近年來,銀行整合優化旗下App功能正成為趨勢。經梳理,截至5月10日,已有多家銀行開啟整合動作,包括精簡App數量、優化操作流程等。綜合來看,銀行App整體數量出現了減少,但其相關功能并未消失,而是進行了遷移優化整合。
多數受訪者認為,銀行整合旗下App一方面便于集中資源,精準發力;另一方面,以App數量的“減法”換取功能優化的“加法”,是銀行踐行以客戶為中心的表現。
銀行App正在“縮減”中
比如,4月份,光大銀行公告稱,計劃于2023年5月25日起暫停財富版手機銀行切換入口及相關服務,服務暫停后仍使用財富版手機銀行的客戶將默認切換為標準版手機銀行。同時,其手機銀行標準版、簡愛版、私行版不受影響。
而早在2020年6月份,光大銀行曾發布《關于陽光銀行下線及相關功能遷移的公告》稱,已將陽光銀行App與手機銀行App完成功能服務合并。
此外,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公布的移動金融客戶端應用軟件注銷備案公告顯示,31款客戶端軟件因停止服務主動申請注銷備案。經梳理,其中銀行類App居多,包括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郵e貸App、興業銀行的興油寶App、錦州銀行的錦商之家App、長城華西銀行的成長銀行App、廣東順德農村商業銀行的順農商e貸App、烏魯木齊銀行的雪蓮伙伴App和移動廳堂App等。
另外,2021年建設銀行也曾發布關于龍支付App(個人版)遷移的公告稱,龍支付App功能將遷移到中國建設銀行App和建行生活App。
“銀行App的縮減,是銀行對數字化運營的細致深度布局的表現。銀行App眾多,會影響App的使用率,也會降低用戶體驗?!痹诓┩ǚ治鲑Y深分析師王蓬博看來,銀行不斷升級迭代App,是通過策略變化,將原本更多資源集中升級,有助于做大手機銀行數字化生態。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點評認為,“給手機銀行App做減法是綜合考慮運營成本及盈利效果,換取功能優化‘加法’所做出的決策,這也是大部分銀行開展整合行動的重要因素。手機App過多一方面會增加銀行自身的運營負擔,包括開發、維護等各類成本,另一方面也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不容易聚焦銀行主要業務,甚至可能會招致用戶反感?!?/p>
整合優化App功能成趨勢
事實上,為了提升用戶體驗,銀行整合和縮減App數量正成為趨勢。近年來,銀行大力發展手機銀行業務,手機銀行作為銀行業務全面數字化轉型的主戰場,成為商業銀行重點關注的戰略目標。同時,部分銀行以場景化、生態化、數字化為方向,探索提供多場景、多行業、多渠道的線上金融服務。因此,一家銀行旗下有多款App的情況十分普遍。
經記者體驗,在多個應用軟件商店搜索后發現,大多頭部銀行旗下均有3至4個App,類型涵蓋企業類、個人類、貸款類、生活服務類等諸多細分領域。記者下載多款銀行App體驗后發現,同一銀行旗下的各個App之間多個業務有重疊及同質化現象。
但反觀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僅用一個App就能包攬多種功能。用戶只需一個App就可以完成消費貸等多種金融服務。
“近年來,互聯網頭部平臺依托自身技術、流量和場景優勢,跨界開展金融服務,讓眾多商業銀行深刻認識到場景與生態平臺建設的重要性?!焙裱┭芯渴紫芯繂T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此前,部分銀行多個部門都推出了直銷銀行、生活類、支付類等零售類App,作為零售業務探索,雖然鼓勵了內部競爭,但分散了精力,并浪費了資源。因此,銀行整合手機App,集中精力做好旗艦手機銀行成為現實選擇。
而對于銀行App持續“瘦身”背后原因,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從銀行的角度看,多個App的平行運行無疑會使用戶分散,減少單個App的效率有利于集中流量打造生態圈?!?/p>
于百程預計,手機銀行會成長為超級App,承載獲客活客,激活存量,促進業務轉化的作用。事實上,主流手機銀行App近兩年都進行了多次迭代。從功能看,主要有定制化,極簡化,適老化,開放化等方向。未來,手機銀行會集合銀行所有的業務和場景,集中流量打造生態圈,持續整合優化App功能也將成為趨勢。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