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OTC智能債鏈——區塊鏈場外交易平臺
案例簡介
區塊鏈場外交易平臺通過運用區塊鏈、AI等技術,面向線上資金、現券交易、新債申購分銷等業務場景,實現了線上資金和現券的可信交易流程,打通了行內外新債、存單的分銷和申購流程,構建了同業市場跨產品、跨機構的撮合配置能力。運用數據協同采集、智能解析算法將離散的場外信息自動解析,匯集到多渠道看板,提升同業客戶信息獲取能力。運用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多機構共識機制,建立同業生態聯盟基礎設施,全面聚合債券市場交易主體,讓各同業主體從資源獨占到開放共享,把供需結合放在了同一平臺,通過科技手段提高生產效率,從“垂直經營”到“資源聯動”,實現多邊共創共贏的局面。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中國債券市場分為場外(以下簡稱“OTC”)債券交易市場與場內交易市場(交易所),場外交易市場的交易占比80%以上。不同于交易所有統一的詢價場所,場外交易市場是一個分散的無形市場,缺乏統一的組織和章程。場外交易采取一對一的詢價方式協商議價,存在信息獲取、資源配置效率低、資源封閉等問題,主要表現在:
1、目前市場近10萬名從業者在詢價過程中搜集到的是離散度高的非標準口頭報價,導致從業人員處理報價信息效率低,尋找交易對手效率低、價格匹配不充分。
2、債券、資金等場外交易過程存在大量的手動錄入等低效作業流程。
3、每家機構的交易員根據機構或產品的配置策略,向全市場對手詢價過程中,容易暴露持倉,泄露機構隱私。
4、同業機構各自建立獨立的同業互聯網平臺,存在產品品種單一、數據隔列等問題。
區塊鏈場外交易平臺通過運用AI、區塊鏈等技術,面向線上資金、現券交易、新債申購分銷等業務場景,實現了線上資金和現券的可信交易流程,打通了行內外新債、存單的分銷和申購流程,依托于同業e+開放體系,構建了同業市場跨產品、跨機構的撮合配置能力。
區塊鏈場外交易平臺技術架構上支持快速擴展各類場外交易品種,已經支持線上資金、現券業務、同業存單等品種,后續將上架新債、基金等交易品種。依托于同業e+開放體系,客戶可以在PC端、APP、小程序全渠道的同業報價板中查看全市場的報價信息,找到對手方后通過統一的報文協商服務進行詢價議價。
平臺構建了分布式協同采集機器人,從場外市場獲取實時信息,日采集有效報價信息幾千條,涵蓋資金報價、現券等方面;在行內集成飛書機器人,收集行內交易員業務消息,有效匯集各離散渠道的業務數據。利用AI報價解析技術,已標注打標簽100+萬條,持續訓練債券垂直模型,目前基于規則+AI的解析率達到97%,有效實現將非標準的數據轉化為格式化的數據。
依托于同業e+開放體系,客戶可以在PC端、APP、小程序全渠道的同業報價板中查看全市場的報價信息,找到對手方后通過統一的報文協商服務進行詢價議價,在保障安全性的同時進行高效溝通,提升平臺的價值和行業影響力。
區塊鏈技術作為平臺數據和協同的技術基座,可以向同業機構開放共識節點、輕節點、API等多種參與方式,推動同業機構從“垂直經營”到“資源聯動”,基于區塊鏈的多機構共識、平等互信、安全可靠特點建立同業生態聯盟基礎設施,全面聚合債券市場交易主體,建立債券市場分布式撮合服務、支持新債、存單、現券、資金等業務,結合智能合約、推薦算法、隱私保護技術、加密算法輔助實現降本增效、提高數據利用率。
項目效果評估
1、提升信息獲取效率,將原有報價收集過程大大縮短,平臺實時采集報價,每日采集線上資金有效報價2000+條,現券交易有效報價300+條,讓業務人員快速進入報價分析、比較和篩選等高效工作中。
2、提高數據價值和利用效率。將原有依賴經驗的報價篩選過程優化為系統智能推薦,系統將采集報價通過規則匹配和AI模型結合的方式進行標準化,準確率可達95%。
3、撮合配置能力,系統通過個人偏好對報價進行智能推薦,并提供多維度的報價手動篩選以及業務計算器,提高業務人效。
4、AI報價助理為Qtrade體系下的機構客戶提供了統一業務入口,能夠促進客戶轉化,最終將有效覆蓋一級債券分銷投標人員,進一步完善我行同業客群體系構建。
5、構建多方共享同業生態。將原有的中心化平臺服務轉為多中心的業務賦能,通過區塊鏈底層安全、可信和高效特點,明確交易數據的權屬,使機構間的業務訴求和利益訴求得到平衡,讓業務參與方更樂于進行數據合作和業務創新,有多家合作機構提出參與意向。
6、作為一種新型場外交易服務平臺,充分融合了區塊鏈、AI、隱私保護等最新技術到實際業務產品中,為新技術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驗證。
綜上,區塊鏈場外交易平臺本次項目目標是以科技疏通業務痛點、平臺優化服務效能為目標,遵循“金融(本源)+科技(手段)+平臺(思維)”的思路,打造賦能B端和C端的聚合互動模式?;趨^塊鏈、采集系統、解析算法對現有業務模式進行優化升級,打造OTC同業看板功能,開放平臺現有用戶體系,實現同業客戶的引流及轉化,形成銀行與利益相關者的互惠互利局面,推動銀行從傳統的價值鏈創造模式向數字化時代價值網絡創造模式的跨越演變。
項目牽頭人
林冠峰 技術總監
項目團隊成員
王連誠、馮澤華、吳金杰、邱平華、宋佳、毛乃峰、容如娟、雷雙龍、張天聞、王保國、李亞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