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企業級智能押品項目
案例簡介
整合非零小微零售等各風控系統押品管理,搭建企業級押品中臺,完善押品信息管理、估值模型管理、緩釋分配與擔保能力測算引擎,增加評估公司管理、壓力測試等功能,搭建統一的押品數據庫,實現全行押品統一管理。通過企業級智能押品項目的實現強化押品統籌管理、完善押品評估模型,優化押品價值管理能力、提升數據質量和應用價值,實現全行押品的統一目錄、統一數據、統一服務,提升押品精細化、智能化、自動化管理水平。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1、估值計算模型以及估值計算能力提升,為更準確的估算押品價值,新增加70多個估值模型,模型計算量大且復雜,設計低代碼的模型配置組件。通過靈活的計算引擎,優化模型參數管理能力,通過傳入模型標識以及押品信息自動計算模型結果。通過內外部評估模型的協作的模式,實現以自動化的形式更精準的進行押品估價;自動生成押品重估任務及推送提醒,優化估值流程等數字化手段縮短業務辦理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
2、引入圖像識別能力,提升信息錄入效率,借鑒并集成智能OCR識別能力,通過上傳權證影像文件自動提取并結構化權證信息,實現押品權證信息自動采集入庫,使業務領域存在大量押品入庫的業務場景更加便捷、準確。
3、構建全新智慧押品服務能力,形成“客戶-授信-業務-押品”一體化的監控體系,支持總分行不同用戶快速查詢押品管理指標及押品信息,支持通過智慧監控大屏關注不同債項覆蓋情況、房地產區域監控、業務條線/機構押品監控、押品價值變動監控等。同時還提供押品詳細信息全景視圖,押品臺賬、報表及信貸審批各時點押品信息的查詢。
項目效果評估
項目背景:
隨著監管對押品管理要求不斷加深,以及《民法典》的正式實施,對押品管理、分類優化、登記管理、剩余擔保能力等均提出了進一步優化的需求。同時,內審外查都對我行押品管理也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需要對押品管理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滿足我行押品管理精細化、智能化的管理要求。
項目整體分為兩期實施,一期實現企業級押品中臺在信息管理、估值管理、擔保能力測算、風險監測、智慧視圖等功能能力提升,對公風控系統等對公/金融市場領域相關業務系統配合改造測試,達到對公+金市押品的統一管理。二期實現零售小微押品信息遷入押品中臺進行統一管理,并配套對零售小微風控系統相關功能和數據使用類系統的改造,達到全行押品的統一管理。
應用效果:
在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綱要對于健全自動化風險控制機制以及銀保監會《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強調著力加強數字化風控能力建設,需建立企業級的風險管理平臺的要求。當前我行著力構建全行級的押品管理系統,實現全行統一的押品目錄分類、統一的押品估值體系、統一的押品數據標準規范和統一的押品系統管理平臺,強化了全行押品的統籌管理,覆蓋了公、零售、小微業務的押品業務領域,實現全行的押品管理統一化、合規化,在應用成效上體現以下方面:
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企業級押品中臺覆蓋押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針對痛點難點環節,注重強化應用模型,將專家經驗、制度要求轉換成規則模型。多維度的應用模型,在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監測方面做到心靈手巧、耳聰目明的能力,全面監控和分析,及時發現和預測可能存在的風險,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率,提高風險管理效率。
提升業務作業效率:企業級押品中臺自助采集信息,完成周邊業務系統的配套改造,統一提供押品數據接口及頁面、批量創建押品信息等服務,通過自動化處理和管理,將復雜的流程簡化為標準化的操作,提高業務處理效率,降低人為因素的干擾,減少業務風險,提高業務效率。
提高數字化能力:全行實現統一的數字標準,提升了數據質量。押品中臺可以實現數據的全面采集和分析,與此同時直連第三方平臺,實時掌握動態信息,更加快速準確地了解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提高數據分析能力和決策水平。
項目牽頭人
馮光輝 技術總監
項目團隊成員
蔡文響、謝補員、魯一鳴、歐濤、魯靜、王佩、魏文燕、胡智博、王龍、費夢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