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數字化風控平臺
案例簡介
數字化風控平臺應用外部數據及大數據技術,挖掘行內授信資產存在的潛在風險,并及時對這些風險點進行監控、預警和處置,破除預警工作在信息獲取充分性和及時性兩方面的約束,體現風險管理的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同時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將預警相關產出物覆蓋到貸前準入、貸中審批、放款、貸后檢查等環節,實現聯防聯控,可提前發現和有效識別授信風險,實現對客戶風險狀況的持續監測和早期預警,采取應對措施,降低和減少信貸資產損失。同時,可以根據預警信號,更有針對性地開展貸后管理工作,做實貸后管理,補齊貸后管理的短板。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數字化風控平臺具有高度靈活性、公共性以及可擴展性,基于B/S架構,采用層次化、組件化、模塊化設計,整體架構由以下三層組成:
1.數據來源層:根據預警要求,實時或者批量接入行內外結構化或者非結構化數據,除行內授信、評級、押品、存款、財報等多項客戶基礎信息,引入工商、司法、征信、wind等多維外部數據,整合內外部數據,為預警管理提供數據來源支持;
2.業務庫:為幫助系統可持續擴展、有序沉淀各項組織智慧(專家經驗),提出了面向預警管理的“業務庫”概念。橫向打通底層數據基礎,為預警管理提供統一、規范、標準化的業務主題數據?;跉v史基礎數據、授信變化數據、賬戶交易數據、納稅欠稅數據、工商數據、司法訴訟等數據進行鉆取和分析,加工了征信指標、工商司法指標、債券指標、財務指標、行內指標5大類風險監測基礎指標體系,共1020個指標。信號分為個人信號、企業信號、組合信號3大類,共308個信號。在規則運算方面,采用成熟的規則引擎軟件,對收集加工后的數據進行復雜而縝密的邏輯運算,為業務人員提供Web前端規則維護功能,有效地提升規則維護的時效性與便捷性。
3.知識庫:為更好實現業務規則管理和知識沉淀,提供對數據資源、知識的統一管理和維護功能;同時,提供針對預警政策全生命周期的權限、版本等配套管理功能,加快知識流動,有助于知識共享和交流;
4.WEB應用層:通過組件化的引擎,將預警結果及相關數據全面應用于風險防控工作,實現和最終用戶的風險信息交互,可多角度、全方位反映客戶全景視圖和潛在風險信息,實現風險信號識別和客戶風險管控。
項目效果評估
通過預警發起、預警認定、處置跟蹤、預警解除等線上化預警管理全流程,形成創新閉環管理機制。通過對預警信號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以幫助金融機構形成對風險的分級關注、處置,同時讓管理崗形成對當前在貸資金風險的全貌把控,把控用戶在秦皇島銀行授信的整個生命周期風險情況,及時有效的化解風險。通過整合內外部海量數據,實現客戶授信全流程7×24小時全景式掃描診斷,創新實現授信業務全流程的全天候實時動態監控、盤點全行風險資產家底,提升秦皇島銀行精細化風險管理水平。
另外,數字化風控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手段,創新預警模式、創新風控體系、創新金融科技,充分落實“四早”(早發現、早預警、早識別、早處置),在風險防控上先人一步。有效防范企業信用風險事件,降低銀行業系統性風險,在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國內信用風險隱患集聚的背景下,預警系統可助力秦皇島銀行前瞻風險管控,督進風險隱患用戶的處置進展,對實現社會金融穩定具有積極影響。助力優化資源配置,加大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和文化產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在支持實體經濟與金融風險防控方面找到新的平衡點,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項目牽頭人
王登峰 信息科技部總經理
項目團隊成員
侯瑋山、項海南 信息科技部副總經理
田相敏 項目經理
婁艷文、賈甜甜 產品業務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