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智慧同業業務管理平臺
案例簡介
平安銀行金融同業事業部在“同業機構銷售”戰略轉型的指引下,向以下兩個定位探索與邁進:機構銷售主渠道和金融機構連接器,這要求我們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轉變?;谄桨层y行金融同業事業部的轉型要求,同業部搭建了智慧同業平臺,以客戶為中心,全方位刻畫客戶畫像;并結合產品線上化及團隊管理線上化,借助智能推薦引擎,分析客戶需求及偏好,賦能機構銷售。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一、模式創新
1.實現客戶經理的線上化閉環管理、多角度的賦能銷售:規劃四大類功能,包括目標管理、過程管理、銷售管理、結果分析,使隊伍管理更加精細化、營銷動作更加規范化、經營分析更加立體;
2.整合綜合金融資源,全景地圖式展現產品服務:集成投資業務、融資業務、資金交易、投行中介、銷售業務、其他業務、服務需求,清晰展現平安與客戶的合作情況、潛在商機,提升客戶粘性。
二、技術創新
1.智慧同業平臺實現云部署:基于平安云的PaaS服務,對底層系統框架、應用數據庫類型、前端用戶權限體系等進行適應性改造,適應性地部署前后端應用服務;
2.使用平安的運維服務體系和系統監控體系,確保系統穩定運行。
三、應用創新
1.業務功能組件化,減少耦合性、提高復用度,便于功能靈活調用:智慧同業平臺目前主要包括客戶管理、產品管理、營銷管理、標簽管理、模型引擎等,各模塊按照用戶使用流程進行調用,保持體驗的一致性,提升操作的流暢度,減少代碼的重復開發;
【圖1】智慧同業首頁
2.產品工廠作為產品的管理后臺,鏈接了內部管理和對客端,實現產品管理全線上化:產品工廠支持債券、基金、理財、非標等產品的引入、上架、下架等環節,靈活配置前端上架渠道,包括同E家APP(內部管理)、行E通(對客銷售平臺)門戶、行E通小程序等,實現一站式管理,提升數據一致性、產品更新時效性;
【圖2】貨架管理
3.集成公開和非公開數據,通過模型引擎對業務進行挖掘與預判:從產品維度來尋找適銷的客戶,從客戶維度來尋找合適的產品。通過動態反饋豐富訓練集,持續進行模型迭代,優化客戶和產品的關聯度計算。智慧推薦引擎的落地,使平安銀行成為國內首家將客戶畫像與精準營銷功能相融合的銀行,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圖3】商機發現
項目效果評估
一、項目解決的業務問題
問題1:同業戰略轉型要求由“以產品為中心”向“以客戶為中心”的模式轉變。
解決方案:通過以客戶為中心繪制畫像,深挖客戶綜合經營價值,為業務展業提供衡量視角。
【圖4】客戶首頁
問題2:機構銷售涉及大量產品的引入、上架等工作,傳統模式難以高效地維護貨架。
解決方案:通過繪制機構產品地圖,實現產品線上化管理,優化產品引入及策略賦能。
【圖5】產品首頁
問題3:同業客戶經理團隊缺少精細化的管理與指導。
解決方案:通過團隊管理線上化,多維度賦能銷售,實現對線上線下全渠道的管控及策略快速觸達和執行。
【圖6】營銷管理
問題4:客戶的投資偏好差異顯著,需要精準的營銷推薦服務。
解決方案:聚合多方數據,應用機器學習進行多模型訓練,建設智慧推薦引擎,逐步增強數據引領作用。
【圖7】客戶偏好
二、項目效果數據
客戶經理月活躍率自系統上線后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12月用戶活躍率為95%以上,高使用率主要源自于對用戶全場景的支持,包括從目標分解、任務派發、客戶業務洞察、商機推薦、產品評價分析、客戶拜訪、營銷日志等多維度進行賦能客戶經理展業,通過標準化動作,提升營銷效率。
2022年度機構銷量同比增長40%,銷售客戶數覆蓋1000+戶,產品引入16,000+支。
產品上架效率
信用債推薦模型融合了機器學習和專家經驗,模型的準確率10%,召回率65%,詳細指標見下表。
項目牽頭人
王浩屹 平安銀行金融同業事業部平臺網金部總經理
責任編輯:方杰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