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信用風險系統群項目(錦智融)
案例簡介
錦智融作為農商行體系內較早采用分布式微服務架構的新一代信用風險管理系統,基于金融云平臺,實現了微服務化、部署自動化,能充分發揮云平臺彈性伸縮的特性,滿足高性能、高可擴展性等要求;系統整合了近10個行內風險控制及作業平臺,重新規劃了微信端、手機端、小程序端、PC端、PAD端等渠道,充分利用行內外大數據以及行內智慧中臺計算能力,實現了流程管理、數據應用、智能風控等場景的有效融合。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錦智融基于金融云平臺采用分布式架構,能充分發揮云平臺彈性伸縮的特性,滿足高性能、高可擴展性等要求。項目主要實現以下幾方面的創新:
· 分布式微服務架構設計:基于云平臺采用分布式微服務架構,有效解耦業務服務,采用前后臺分離的模式進行設計,加快整體響應速度同時提高系統的擴展性。項目專門建設微服務治理平臺和異構服務網關,連接ESB,打通云上云下服務,解決服務異構問題。
圖1.信用風險系統群應用架構
· 以用戶為中心注重用戶體驗:全新設計業務辦理流程,采用導航式設計,可以引導客戶經理快速完成業務辦理;系統的界面布局簡潔,全新設計UI及交互方式,各個模塊之間有清晰的層次,避免了信息的混亂和沖突。
· 交易與核算分離:傳統系統架構下"交易驅動"引導的交易與核算緊耦合模式,不利于產品創新、降本增效、會計準則調整以及精細化管理方面的要求。錦智融實現交易和核算分離,保證業務辦理效率,業務系統僅需專注產品功能本身,大大節省了系統開發和產品推出的時間。
· 支持主備機房應用雙活架構:系統采用在線式容災方案,生產中心和災備中心同時工作,生產中心和災備中心之間有傳輸鏈路連接。在此基礎上,可以在應用層進行集群管理,當生產中心遭受災難、出現故障時,可由災備中心自動接管并繼續提供服務。
· 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系統對接智能中臺和大數據平臺,在信息采集錄入、風險預警、決策支持等方面提供數智化能力。
· 強化與周邊系統的服務整合能力:系統整合了風險數控、征信查詢、內部評級、決策風控、智能零售、風險預警等近10個行內風險控制及作業平臺,重新規劃了微信端、手機端、小程序端、PC端、PAD端等渠道,同時打通各管理系統,對內,系統定位為信貸相關人員的統一作業平臺,對客,系統定位為統一的信貸產品服務平臺。
項目效果評估
錦智融于2022年8月份投產,投產當日即可承接辦理老系統全部業務,涵蓋對私、對公、同業所有信貸產品,以及個人和對公的數字人民幣貸款等創新性產品。系統投產6個月后,總行面向全體系統用戶組織了問卷調查,根據調查問卷,易用性、穩定性、整體滿意度等方面獲得總行用戶及分支行客戶經理認可。
1. 技術架構先進,系統性能顯著提升。解決了老系統時??D的問題,日終批扣控制在3分鐘左右,整體日終批量時間由老系統的90分鐘左右縮短到25分鐘左右,且支持多場次的批扣。系統支撐行內2000用戶及20萬級客戶日常業務,滿足7*24的服務提供能力,單節點查詢TPS>2000,單節點混合場景TPS>300。
2. 交易核算分離,賬務處理能力顯著提升。既縮短了新產品的開發時間又極大提高了交易效率,100萬級賬務60秒內即可處理完成,具備承載網貸及線上化產品的能力。
3. 建設統一的作業平臺,操作體驗顯著提升。新系統功能完備,涵蓋個人、對公、同業、集團全業務功能,充分利用行內外大數據以及智慧中臺計算能力,實現了流程管理、數據應用、智能風控等場景的有效融合。同時,系統打通了線上線下渠道為客戶提供多樣的信貸產品服務;打造了全行級移動作業平臺,提升營銷能力,打破地域、時間的限制,極大地方便營銷展業。
4.充分發揮數智化能力,業務辦理效率顯著提升。在信息采集階段,對接企查查等外部數據平臺減少信息錄入;對接OCR財報識別和校驗能力解決財報格式多樣、勾稽關系復雜等問題;在授用信階段,對接政務數據、醫社保數據、水電煤等外部數據結合行內數據構建符合本行特色的風控模型,提高自動化審批能力;貸后階段,使用自然語言處理和語音合成技術,通過智能電話貸后解決個人和小微貸款貸后回訪業務量大的問題,極大減輕客戶經理工作量。
5. 全面實現數據標準化,嚴格數據治理,數據質量顯著提高。新系統重新設計數據架構,設計1060張表,超過20000個數據字段,5000多數據項全部對接行內數據標準,嚴格數據治理,解決了老系統十幾年來遺留歷史數據導致的監管報送數據質量問題。
項目牽頭人
張寧 研發主管
項目團隊成員
責任編輯:韓希宇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