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稱
基于中央風控平臺的線上反欺詐應用
案例簡介
為滿足移動支付背景下的復雜交易風控需求,泉州銀行建設上線中央風控平臺,建立完善的事前、事中、事后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項目利用數據挖掘、流計算等主流技術,從客戶信息、賬戶信息、交易信息中挖掘、分析風險特征,動態地制定和部署風險監測預警規則,有效地識別、評估和控制電子渠道的交易欺詐風險,保障客戶資金安全。
創新技術/模式應用
1、用戶身份鑒別。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前端系統嵌入設備指紋模塊,為設備生成唯一ID,實時獲取用戶畫像及行為數據,并結合操作過程中的生物特征采集(如人臉識別)實現對用戶身份唯一性的鑒別。與此同時,整合內外部名單信息,通過對用戶當前及歷史行為特征(如交易時間、頻率、地點、交易對手等)的分析,劃分交易風險等級,實時采取不同的風控手段。
2、中央風控建模。根據監管文件、各類風險案例提示動態地配置風控規則,并基于穩中求進的工作原則,以“雙人交叉復核+風控規則試運行”的模式,開展風控日常運營工作,有效防范團伙作案、電信網絡詐騙、賬戶操控、非法集資等電子銀行業務典型風險,進一步保障客戶電子渠道交易的資金安全,促進線上業務健康發展。
3、搭建“智能+人工”全方位全流程的風控體系。事前,運用客戶風險評分機制,靈活部署風控規則;事中,由智能風控決策引擎對客戶的交易進行實時計算,根據不同的風險分值,實時采取相應的風控手段(如:人臉識別輔助驗證、交易阻斷等);事后,人工及時排查各類風險預警事件,關聯分析客戶的歷史交易、身份特征等,精準研判,對高風險客戶采取凍結賬戶、禁止非柜面等加強控制手段,將交易風控成果延伸至涉詐賬戶管控;并基于分析結果持續優化風控體系,提升風險防范的實時性和精細化能力。
項目效果評估
1、建立實時交易監控系統,實現跨渠道跨場景的風險綜合評定。截至2023年3月份,中央風控平臺的監測范圍覆蓋轉賬、取現、登錄等高頻業務場景,實時監測手機銀行、個人網上銀行、企業網上銀行、自助設備、三方支付等電子渠道;上百條實際應用規則,對各電子渠道的交易數據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監測,每日實時監測交易超1800萬筆,極大地提升了線上交易風險監測能力。
2、及時識別和預防電子渠道交易欺詐行為的發生,提升風險防控能力。借助監測設備、行為、外部環境等要素,結合客戶的歷史信息、身份特征以及實時采集的交易數據,實現對風險客戶和交易的實時管控及精準攔截,有效地預防了欺詐和違規行為。近一年,共計阻斷異常交易超3千筆,對超過13萬筆的交易進行人臉識別增強驗證,為全行客戶的電子渠道交易提供7*24小時防護,取得了顯著的風險防控效果。
3、沉淀全面、準確、實時的風險數據,持續優化風控模型,實現風控運營有效閉環,提升客戶體驗。運用事前、事中、事后“智能+人工”的風控作業流程,通過實時監測和處置,對潛在高風險的設備、IP地址和賬號等信息進行自動篩選,加入到黑名單或灰名單庫中,以便對后續風險行為進行快速準確的識別和攔截。同時,在全流程中介入人工干預,及時排查黑/灰名單庫中的數據,分析風險交易,以便進一步優化風控模型,降低誤判率,減少對合規交易的攔截,在風險防范的同時保證客戶體驗。
項目牽頭人
陳小彥 數字金融部總經理助理
項目團隊成員
陳冰、許心怡、黃財澤
責任編輯:王超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