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端
    訪問手機端
    官微
    訪問官微
    搜索
    取消
    溫馨提示:
    敬愛的用戶,您的瀏覽器版本過低,會導致頁面瀏覽異常,建議您升級瀏覽器版本或更換其他瀏覽器打開。

    無處安放的中小銀行股權

    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 2019-05-30 03:47:22 銀行 股權 銀行動態
         來源:蘇寧金融研究院     2019-05-30 03:47:22

    核心提示探究原因,銀行股權拍賣市場,讓你了解真實的銀行股權交易現狀。

    “你家是開銀行的嗎?”

    在過去,如果有人受到這種提問,那是對他/她財力雄厚的一種認可。

    在當今,如果有人對你說“我家是開銀行的”以表明其富有,那你要小心了,因為只需7000塊,就可以成為一個“銀行家”。

    探究原因,銀行股權拍賣市場,讓你了解真實的銀行股權交易現狀。

    中小銀行股權拍賣現狀

    在銀行股權轉讓方面,除了眾所周知的滬交所、深交所、創業板等交易所外,對于非上市的銀行,其股權交易還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四板市場),以及司法交易平臺。

    基于數據的可得性,本文主要以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的銀行股權拍賣情況作為參考數據。需要注意的是,司法拍賣是以人民法院為主體的拍賣,并不等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股權轉讓。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5月20日,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上以“銀行股權”為關鍵詞搜索的司法拍賣標的共8833起,數量逐年遞增,且絕對增幅越來越大(參見圖1)。

    從拍賣標的的價格結構來看,價格最低的標的只有7000元,價格區間在10萬-500萬元的標的數量最多,占比超過75%(參見圖2)。對拍賣標的銀行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被拍賣的股權基本為中小銀行,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更是占比80%以上。

    從標的拍賣結果來看,流拍情況占大多數,流拍標的占總拍賣標的的數量逐年提高(參見圖3)。

    從拍賣標的所屬的地域來看,江蘇、浙江、河南三地數量最多,其中江蘇、浙江兩地拍賣標的數量合計占比超過一半(參見圖4)。

    總體來講,江浙地區的數量占絕大多數,其中又多為農商行(農信社),拍賣總數及流拍率都呈上升趨勢。同時,通過對標的所屬人分析發現,民營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占據較大比例。

    銀行股權拍賣增多的原因 

    或許有人會問:銀行算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了,持有股權就意味著每年坐等分紅,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的股權拍賣?

    這其中既有政策原因,又有經濟原因,下面我們將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首先,政策原因。2018年1月,原銀監會(現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隨后又在3月發布《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做好實施相關工作的通知》和《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規范商業銀行股東報告事項的通知》兩個配套文件。其中規定:

    “同一投資人及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作為主要股東參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或控股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根據國務院授權持有商業銀行股權的投資主體、銀行業金融機構,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主體入股商業銀行,以及投資人經銀監會批準并購重組高風險商業銀行,不受本條前款規定限制”

    這種業內通稱的“兩參一控”的硬性指標,使得很多企業被迫轉讓所持有的銀行股權,這也側面導致了銀行股權轉讓更加頻繁。

    但是,需要注意,該類轉讓并不是阿里司法平臺銀行股權拍賣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因為,基于“兩參一控”所導致的股權轉讓多為大額定向/非定向交易,地方性的產權交易所才是最常用的交易渠道。

    其次,企業破產導致自身所持有的銀行股權拍賣。前文中我們提到,所有人為民營企業和個人的拍賣標的占據較大比例,且地域集中在江浙地區。2018年至今,地處江蘇、通過阿里司法平臺拍賣的銀行股權拍賣共1507起,因持有銀行股權的企業破產導致銀行股權拍賣的168起,占比11%;地處浙江溫州的銀行股權拍賣244起,因破產導致的拍賣33起。究其原因,江浙地帶民營經濟發達、民間借貸盛行,如今經濟下行壓力使得部分企業經營困難,企業破產導致了一連串的資產拍賣抵債行為,由此產生了個人/企業持有的銀行股權被拍賣。

    最后,因債權債務糾紛導致的法院強制執行。在債務糾紛而導致的拍賣中,更多的標的為個人所屬。究其原因,農商行皆為農信社改制而來,股本來源十分復雜,包含當地的集體所有制經濟主體、當地民營企業、農民個人等。在股權所有人發生債務糾紛時,其所持有的股份就成了可償還債務的資產,被法院執行拍賣。

    頻遭流拍,原因何在?

    在阿里司法平臺的銀行股權拍賣標的中,農商行、村鎮銀行為主的中小銀行占絕大多數。在這些農商行、村鎮銀行的股權拍賣中,流拍比例高達60%以上,曾經被奉為“香餑餑”的銀行股權,現在卻頻頻流拍。這其中,究竟為何。

    第一,流動性差。已上市的銀行,股權可以在資本市場自由交易,但對于非上市的銀行,股權買入后難以賣出,其價值也僅僅在于每年的分紅。若是對資產流動性有一定要求,該類股權自然非首選。

    第二,價值較低,價格與價值偏離。除了流動性,價格同樣為流拍原因之一。對未上市銀行的股權價值進行評估,通常是按照凈資產估值的方式,而估值和真實價值之間差距甚大,債務等因素又會降低購買者的價值評價。同時,目前多數拍賣標的的價格由第三方評估機構評價認定,不同機構對于股權估值的認定并無統一標準,部分標的價格與價值偏離嚴重。外行人不敢輕涉,內行人又深知底細,拍賣自然難以成交。

    第三,經營受困,難言預期。雖然整個銀行業發展仍然良好,但在內外部因素的沖擊下,中小銀行的發展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首先從銀行業內部來看,大中型銀行在人才、系統建設、服務范圍、產品等方面對中小銀行形成了絕對的碾壓,中小銀行無力突破,競爭上并無優勢。

    在服務對象上,中小銀行定位于服務中小微企業。經濟下行的壓力下,中小企業的經營面臨困境,以高增速為預期進行的借貸出現償付困難,銀行不良率開始走高。

    從銀行業外部來看,中小銀行同樣面臨諸多挑戰。在監管政策方面,中小銀行與大型銀行適用不同的存款準備金率,具有一定優勢。但是,在整體監管趨勢上,業務與職能要求回歸本源,理財子公司、金融科技等與中小銀行無緣,再加上其本身的地域、資本等條件的限制,發展十分受限。

    在外部環境沖擊方面,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第三方支付、基金公司、網絡理財等非銀行類機構的發展,全面沖擊銀行的“存、貸、匯”業務,銀行牌照的價值大幅縮水,經營困難。

    中小銀行的未來是否可期?

    司法平臺上的中小銀行股權拍賣與流拍的現狀,折射出當下中小銀行的經營之困。市場已經形成共識,即經濟周期與行業周期疊加,銀行加劇分化,沒有增長動力的中小銀行將越發困難。那么,中小銀行的股權是否未來全無投資價值?在我看來,未必如此。

    首先,政策之便利。雖然理財子公司等新業務是大中型銀行的專屬,但中小銀行同樣有政策優勢。其主要服務的中小微企業是監管鼓勵貸款的對象,“125目標”(在新增的公司類貸款中,大型銀行對民營企業的貸款不低于1/3,中小型銀行不低于2/3,爭取3年以后,銀行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占新增公司類貸款的比例不低于50%)客觀上鼓勵中小銀行對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中小銀行適用于更低的存款準備金率。

    其次,民間融資的逐漸規范也給中小銀行帶來了發展機遇。民營經濟越活躍的地方,民間借貸越多,而隨著監管對于民間借貸的整頓清理,該部分的融資需求將逐漸向本地的中小銀行流動。

    最后,行業變革帶來的中小銀行升級。為了更好的服務“三農”、偏遠地區和小微企業,人民銀行已經開始試行投資管理型村鎮銀行和“多縣一行”制村鎮銀行。中小銀行已可以在戰略上突破異地經營的限制。

    以上多個方面都反映出中小銀行面臨的是一個“?!迸c“機”并存的現狀,其股權價值也并非如現狀所反映的那般“物非所值”,抓住機會、選好標的,成為一個“銀行家”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責任編輯:陳愛

    免責聲明:

    中國電子銀行網發布的專欄、投稿以及征文相關文章,其文字、圖片、視頻均來源于作者投稿或轉載自相關作品方;如涉及未經許可使用作品的問題,請您優先聯系我們(聯系郵箱:cebnet@cfca.com.cn,電話:400-880-9888),我們會第一時間核實,謝謝配合。

    為你推薦

    收藏成功

    確定
    芭乐视频网页版在线观看,中国gay粉嫩小帅fuck,一本久道视频无线视频,中国vpswindows野外农民工,未满十八禁止看1000部拍拍拍